德州学院:“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助力高校人才培养
2022-04-15 14:06:38 来源:中国教育报
1
听新闻

德州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为山东省示范马克思主义学院,其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为山东省一流专业,2021年通过教育部门师范专业认证,43年来培养了2000多名毕业生,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贡献。在师范生培养方面,搭建了高校(University)、政府部门(Government)、中小学(School)权责明晰、稳定协调、合作共赢的“三位一体”协同培养机制,形成教师培养、培训、研究和服务一体化的合作共同体。

与时俱进,基于成果导向,协同制定培养方案

学院基于OBE(成果导向)理念,以需求为导向,制定了人才培养目标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定期研讨修改机制。借助“UGS”联盟,围绕师范生的教育信念、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等方面,中小学对人才使用评估及时向高校反馈,为高校调整人才培养方案提供依据和参考。学院成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邀请中学校长、政治学科年级主任、政治课骨干教师、中学班主任等代表人员参与指导,通过专业建设研讨会、问卷调查、访谈等形式,深入研究人才培养方案,举行专业发展研讨论证等,以求师范生的培养与人才需求相适应。

共建共赢,定位师范技能,教师双向互聘

“UGS”联盟推荐区域示范学校优秀教师担任马院教师教育类课程的兼职教师,为师范生提供教育实践与技能类课程。例如“中学思想政治学科教学技能训练”“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课题研”“思想政治教育案例分析”“中学班主任管理与班主任实务”“思维导图”等课程教学工作聘请中学优秀教师担任,有效改善高校教师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动向关注不足的问题。中小学则聘请高校优秀教师为中学教师提供职后教育。三年,德州学院利用德州市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研究中心对中学思政课教师进行培训,马院派出30%的教师作为德州中学兼职教师,深入了解中学思政课的教材、教法等现状,积极推动大学中学思政课的教学衔接。

聚焦难点,瞄准师范素养,实行“双导师”制

全面落实高校教师与优秀中小学教师共同指导教育实践的“双导师制”,着力解决大学培养的人与中小学所用的人存在差距等问题。“双导师”为师范生提供见、实、研全方位、及时有效的实践指导。学院一方面做好校内导师动员工作,使校内导师充分重视起教育实践工作的重要,进一步提高校内导师对中学教师技能素养的认识,制定相关政策,督促校内导师“下行业锻炼”,以跟班实、带队实或挂职锻炼等方式,增长和积累实践经验。另一方面加强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间的及时沟通,在学生实践过程中,分阶段安排和实施校内外教师的交流计划,保证“双导师”在指导学生过程中能真正就学生的专业成长发挥合力作用。另外,完善“双导师”制的考核评价指标,对“践行师德、教学指导、班级管理指导及综合育人指导”进行综合评价,并对工作计划、记录和效果评价进行分析分解,形成可测评的指标体系。“双导师”制既能满足一些中小学人才引进的需求,也缩短了年轻教师的成长周期。

协同教研,立足学生发展,力促教研反哺教学

在德州市教育主管部门的统筹协调下,利用大学的资源,定期举办学术研讨会和学术沙龙,围绕当前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的前沿问题和教学中的难点,利用恰当的时间点与合作学校进行深层次的学术、思想和工作交流。交流遵循“研究来自教学又要回归教学”的宗旨,形成高水的学术交流成果,并将研究成果尽快转化为教学内容,为思政课教学提供深度学理支撑。目前,德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中学合作已经有五项在研课题:“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UGS’协同育人实践机制与探索”“基于师范认证标准的思想政治教育专业‘5326’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大中小思政课一体化模式下师范生师德养成教育研究”“基于‘双标准’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师范生核心素养培育研究”“基于移动互联网台的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研究”。德州学院思想政治教育专业与中学教师一起指导师范生编写教学参考书,出版了《教学资源案例库——思想政治教育(师范)》。这些研究成果推进了课程建设质量和合作研究成果的转化,提升了师范生教育的理论和实践水

思想政治教育专业“UGS”协同育人机制,有效促进了师范生教学技能的提升。2019、2020年学校学生参加国家教师资格证考试的过关率达到了95%以上,2021年8月该专业成功通过了教育部门师范专业认证。师范生的专业教学技能得到明显提升,参加各种教学比赛的积极和获奖数量也大大增加。三年,思想政治教育专业学生获得全国师范院校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特等奖、山东省师范类高校学生从业技能大赛一等奖等24项,获得大学生科技竞赛国家奖励、大学生创业训练计划项目9项,省部级23项。多名学生获得“省优秀毕业生”“省优秀大学生”等荣誉称号。学院往届毕业生中的大多数都已成为德州市中小学思政课教师的骨干力量。

标签: 德州学院 三位一体 双导师制 优秀毕业生

责编:

精彩推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