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是名额到省,按省份分配名额,这样一来强基计划竞争压力就比自主招生小很多,只需要在省内竞争就可以了。”
11月24日,在“或跃在渊:教育的信心与发展”芥末堆GET2020教育科技大会上,爱培优创始人张金荣带来了“高考评价体系改革下的教培新机遇”的主题分享。
他表示,从2019年开始,高考分数出现了极大的通货膨胀,高分段考生越来越多,700分上不了清北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与自主招生相比,强基计划采用分省录取的方式,整体而言,增加了各省学生被顶级名校选拔的机会。
以下为张金荣的演讲实录,略有删改:
高考分数出现通货膨胀,强基计划增加了被名校选拔的机会
强基计划是今年1月,教育部正式发布新的高考招生计划,取代了之前自主招生,与自主招生主要有以下几点核心的区别:
1.自主招生是一种纯粹选拔人才的方式,后期进入高校后培养与高考统招的学生一致;强基计划除了选拔之外更注重后端培养。
2.自主招生是全国性竞争,所有的参与自主招生高校提供自主招生名额,由全国所有学生共同竞争,谁强谁就拿得多一些;强基计划是名额到省,按省份分配名额,这样一来强基计划竞争压力就比自主招生小很多,只需要在省内竞争就可以了。
3.录取方式有很大的差别。自主招生是降分录取最多降到一本线,北大清华这样的顶级高校也可以降到一本线;而强基计划现在是高考占85%,校测占15%,乍一看数据似乎对考生不太友好,但综合来看,实际却不是这样的。
我们统计了一下今年高考的数据发现,从去年开始,高考分数出现了极大的通货膨胀,高分段考生越来越多,700分上不了清北现在已经成为了现实。
基础学科不等于文理类基础专业,还包括高端芯片等新工科专业
对于强基计划,目前有几个比较明显的误区:
1.强基计划是过渡性政策,很快又会调整。强基计划是不是过渡性的政策,跟自主招生一样很快会被调整?其实不是这样的。强基计划出台的历史背景,泛泛地讲是因为中美关系,官方的措词是怎么样的?“绞杀与反绞杀”“基础学科拔尖人才是破解绞杀、卡脖子的关键七寸”等等,这是官方的定位。因为中美关系的变局、国际关系的变化,中国更加重视基础学科人才的培养,而不是一些工程类人才的培养,这标志着整个教育提出了新的发展阶段,精英教育,以前中国教育是普惠教育,今年开始提精英教育。
在强基计划出台之前,从2009年有一个拔尖计划1.0,已经运行了很多年成果还是非常不错的。现在是2.0时代,专业范围和选拔的规模已经极大扩大了,把强基计划定位为教育领域的基本国策是不得不做的一件事情,像之前只重视工程思维人才培养这其实是不够的。
2.强基计划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强基计划是不是限制了学生未来的发展?一些学生和家长以及教育相关的从业者不理解强基计划的招生培养方式,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入校之后对于其转专业是有一定限制的,这是否限制了其未来发展,这个问题要分两面来看;
第一面,如果这个学生仅仅把强基计划当成自主招生一样的录取通道,看成升学的捷径,确实会有限制。但事实上,从另一面来看,强基计划不是面向所有学生的录取体制和录取政策,它是面向对于热爱基础学科学生的一个录取选拔机制。这对于那些有志于基础学科发展方向的学生来说是特别好的选项,可以理解为是顶尖高校的重点班,有贯通化培养的策略,像今年北大出了一些政策,北大的政策是本博最快6年就可以拿到博士学位,当然肯定很难,但至少开了一个口子,对于想在这个方向发展的学生来说很有吸引力。
3.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都是冷门专业。强基计划招生专业是不是冷门专业?我觉得冷门热门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教育部发布的关于强基计划文件中明确提到,首先有文理类基础专业,包括数、理、化、生、哲学、历史、古文字等专业;实际上还包含了有高端芯片、软件、新材料等新工科专业。所以把强基计划仅理解成文理类基础专业是不正确的。
4.强基计划是属于顶尖中学和竞赛生的升学通道。强基计划是属于顶尖中学和竞赛生的升学通道?这个观念来自于自主招生时代和竞赛强相关的招生政策。自主招生是全国一盘棋,湖南、湖北这些竞赛实力特别强的省份拿到的名额特别多,近几年湖南考入清北的数量是在逐年增加的。但统招投放的名额各个省份是稳定的,所以增加的名额从哪里来,从自主招生来。强基计划不再是这样了,因为强基计划是有一个特别主流的入围通道,是什么呢?高考成绩,不再是学科竞赛奖项。
强基计划入围是两种方式,一种是通过高考成绩,另一种通过竞赛破格入围。这是我们按照学科竞赛奖项做的一个区分,国家集训队直接被保送不占强基计划的名额,加起来大概260人可以直接被保送。除此之外,其他拿到奖项包括金银牌,从清北的录取情况来看,强基计划比统招分大概低15分左右,但是这个幅度与自主招生时代动辄几十分的降幅幅度是没有办法比的。
但15分已经是很大的幅度了,入围就不需要非要靠学科竞赛奖项,拿到学科竞赛奖项是很难的,全国每个学科取得银牌以上的至多200人左右,还包含了前50名国家集训队直接保送的学生,所以强基计划对于更多的学生,县中的学生以及没有实力搞好学科竞赛学校来说是更加友好的。
5.校测分数权重较低(15%),所以只要搞好高考就可以了。光入围是不够的,强基计划录取时高考成绩占85%,校测占15%,听起来高考成绩更大一些,很多人说搞好高考就可以了。其实不是这样的,因为进入围线仅仅是第一步,参加笔试面试会难到让你怀疑人生,有很多学生都是全国最顶尖的学生,进去参加校考时发现一道题都不会、看不懂。
很显然刚才讲了高考分数通货膨胀已经特别严重了,高考考得相对简单,这些顶级的高校二次选拔时难度肯定会非常高,考的内容不是课内内容,还会考一些偏竞赛的知识点,但是难度达不到真正学科竞赛的难度。所以,校测部分才更能决定最终录取的结果,当然要先搞定入围,入围不了你连校测机会都没有。
6.强基计划投放名额少,机会不大。强基计划各省投放的名额与往年的自主招生是持平的。持平证明什么?自主选拔部分数据差不多。自主招生+博雅领军录取了1800多人,今年强基计划高考和竞赛破格录取加起来共录取了1700多人。
强基计划培优带来的强品牌背书效应
其实强基计划现在创造一个新的刚需,这个刚需全是头部学生群体,是学校的刚需。当然我们认为强基计划毕竟是面向少数群体一个政策,如果把它完全定为2C的市场,是非常小众,但如果上升到学校就变的非常大众,而且这些学校和学校中头部学生,会影响更多的学生,有一个强品牌背书的效应。
学校本身就有这样的源头,从尖子生层面和学校层面是比较容易打出品牌效应,这代表一个出口的效应,你能做好高中、高考,考上最好的大学,这个出口效应是比较好的。
三效统一是什么:效率、效果、效益。
这其实是一个市场,但是这个市场不仅仅只是强基计划这个政策带来这一波小群体,而是金子塔尖的群体,所以它对整个K12的市场会有标杆效益和带动效益。
当然现在会看到很多人会进入到这个领域里面来,越多的人进入会是一件好事情,所有人教学服务品质、服务技术手段会上升,让大家对市场有一个更好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