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现代版的“出身论”,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
2020-10-15 15:57:25 来源:科技日报
1
听新闻

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总体方案》)。这是一份指导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的纲领性文件。

13日晚,教育部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总体方案》从改革党委和政府教育工作评价、改革学校评价、改革教师评价、改革学生评价和改革用人评价等五个方面,提出了22项改革任务。

教育评价改革是一项世界性、历史性、实践性难题,涉及历史文化传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思想观念等多重因素,涉及到不同主体,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久久为功的韧劲,进行系统设计、辨证施治、重点突破。

此次评价改革分两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经过5至10年努力,各级党委和政府科学履行职责水平明显提高,各级各类学校立德树人落实机制更加完善,引导教师潜心育人的评价制度更加健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办法更加多元,社会选人用人方式更加科学。

第二阶段:到2035年,基本形成富有时代特征、彰显中国特色、体现世界水平的教育评价体系。

教育部负责人表示,《总体方案》以破“五唯”为导向,从党中央关心、群众关切、社会关注的问题入手,紧扣破除“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立足基本国情,坚持积极、稳慎、务实,改进结果评价,强化过程评价,探索增值评价,健全综合评价,既大力破除不科学、不合理的教育评价做法和导向,又着力建立科学的、符合时代要求的教育评价制度和机制。

学生是接受教育的主体,学生评价是教育评价的基础环节。在改革学生评价方面,教育部负责人表示,为扭转当前学生评价中存在的以分数给学生贴标签等错误倾向,《总体方案》强调完善德育评价、体育评价、美育评价和劳动教育评价,强调要严格学业标准,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其提出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改变相对固化的试题形式,增强试题开放性,减少死记硬背和“机械刷题”现象,加快完善初、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建设和使用办法,并逐步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为唯一标准的招生模式。

在促进终身学习方面,提出探索建立学分银行制度,推动多种形式学习成果的认定、积累和转换,实现不同类型教育、学历与非学历教育、校内与校外教育之间互通衔接,畅通终身学习和人才成长渠道。

值得注意的是,《总体方案》还提出了改革社会用人评价。

社会选人用人对于引导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具有重要牵引作用。上述负责人指出,有些用人单位在招聘时过分注重高学历高文凭,有的甚至非名校、海归不要,这是一种现代版的“出身论”,不利于实现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为破除“唯文凭”的弊端,树立正确用人导向,正向牵引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总体方案》提出5条具体改革举措。

一是提出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要带头扭转“唯名校”、“唯学历”的用人导向,建立以品德和能力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目标的人才使用机制,改变人才“高消费”状况,形成不拘一格降人才的良好局面。

二是提出各级公务员招录、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招聘要按照岗位需求合理制定招考条件、确定学历层次,在招聘公告和实际操作中不得将毕业院校、国(境)外学习经历、学习方式作为限制性条件。

三是提出规范高校教师聘用和职称评聘条件设置,不得将国(境)外学习经历作为限制性条件。

四是提出职业学校毕业生在落户、就业、参加机关企事业单位招聘、职称评聘、职务职级晋升等方面,与普通学校毕业生同等对待。

五是提出用人单位要科学合理确定岗位职责,坚持以岗定薪、按劳取酬、优劳优酬,建立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

责编: